诗意生活
在春夏之交的时候
迎春花开遍了山冈
在通往北京的铁路线旁
有一群民工正走在去北京的路上
他们的穿着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有的穿着短袄,有的穿着汗衫
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些女人和孩子
女人们都默默地低着头跟在男人的后边
只有那些孩子们是快乐的
他们高兴地追赶着火车
他们幸福地敲打着铁轨
仿佛这列火车是他们的
仿佛他们要坐着火车去北京
評點
这是一首底层书写之作吗?因为我们看到民工这样的词语,可能会自然想到苦难、不公、底层,这种书写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感,且曾引起过一阵文学写作和阅读的风潮。底层写作,从文学本体角度来说,可能意义不是那么明显,其价值还是体现着它的社会意义上。但是这样的诗,能否与我们所希望达到的诗意高度形成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在诉说底层苦难以引起人之同情时,诗如何可能?
如果仅仅是为了替底层代言而去写一首诗,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只具有标语口号的宣传功能,而不具备诗歌本体的价值。辰水没有像郑晓琼那样去写机台上的诗,写流水线上的诗,写轧断手指冰冷的铁的诗,他写的是一群民工去往北京的过程。它和单纯的底层之诗不一样,首先开头即以环境描写引出诗意——春夏之交,迎春花开遍了山岗,此为诗的铺垫。诗人笔下的民工并不是要承受悲剧苦难的命运,他将一种光明落实到了孩子身上,因为孩子代表着成长和希望。我们在很多诗里读到的都是阴郁、黑暗、低沉的人生感受,其实除了这种人生感受之外,我们也会有高兴之时。诗人可能走了一条很多人不屑的写作之路,那就是写出诗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