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0余年如一日在信息存储领域不断探索,是什么让您始终保持一颗学术研究的初心?
A:我个人在工作、业务、科研上面一直是比较投入的,在海康一般也都是晚上十点以后下班回家,包括周末。之前有人问过我,“你做科研为何如此呕心沥血”,我说,做一件事如果真是“呕心沥血”般的痛苦,大概没有人会有热情主动想去做。科研给你思考探索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和有益于社会的乐趣。这些乐趣会让你自愿地再努力投入,探索和乐趣会带你朝更高的层次继续努力。如果问我有什么动力的话,就是想探索新的东西,想解决新问题,想看见自己的工作产生价值,给产业界、学术界、社会和生活带来价值。
Q:您跟海康有怎样的渊源,又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加入海康的?
A:前面说了,我跟海康(52所)的直接渊源可以从80年代初的研究生时期算起,的确很深很长。52所以前叫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也主办《外部设备》杂志,我1990年出国前应该是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比较多的人之一。之前和52所王厚生所长、郑振华所长、郭生荣所长都有过接触,出国后也一直跟52所的领导和朋友保持着联系,至今我家里还保留有一封当年52所总工刘庭华老师的信。
存储是海康的本行,海康是国家信息存储的定点单位,在存储器件和系统的研发、产业化上有很长的历史。我自上大学以来,学的和从事的都是信息存储技术,这些是我和海康有这么长时间的渊源的原因。把存储器件产业做起来,是很多海康人和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我很佩服董事长和海康领导层有“将我国的金银财宝(信息)存到自己制造的可靠的保险箱(存储芯片)“的使命感和把中国存储器件产业做强、做大的情结和担当。
现在,海康的确也有打通存储产业链的需求和实力。就是这些难得的机缘,让海康在存储领域凝聚了一批想在中国、在世界上做出有影响力的事情的人。
Q:公司的中文名称为什么叫海康驰拓?
A:我们现在做的是磁存储芯片,所以取中文名字时想要带点磁也要带上存储 (storage)。做存储芯片是和国际高科技公司竞争,要敢于开拓,善于创新。 中文中“驰骋”的“驰”字发音与“磁”谐音,字面有敢于驰骋、敢拼敢闯的意思;“拓”和英语“storage”的一个音节谐音,字面有“去创新,去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之意,将这样两个中文(东方)英语(西方)谐音结合,有“东”有“西”,成就“东西”,这样就有了海康驰拓的取名。
Q:在海康聚焦“智慧、安全”物联网业务的战略大背景下,MRAM具备怎样的优势和作用?
A:智慧传感是物联网的核心,没有存储就没有智慧。我们把在速度上能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存储器叫做计算级存储器,是存储器的最高端。目前的主流计算存储器是DRAM。
MRAM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非易失存储技术,其读写速度(纳秒)和擦写寿命(接近无限次)均可媲美现在的DRAM,远远超过FLASH。同时,MRAM还拥有DRAM等计算级存储器所不具备的优秀特点,其几乎为零的静态功耗为降低物联网终端和穿戴终端的运行能耗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掉电后数据的非易失性则为其在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优秀的抗辐射和耐高温性能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地运行和保存数据。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MRAM是最理想的物联网存储器。
Q:MRAM研发中试基地最后为什么选择在青山湖科技城呢?
A:在接近一年的场地选择过程中,我们反复考虑和探讨过租用场地和自建基地等多种可能方案。在自建的场地选择中,我们团队会同集团物业及基建部门,一起实地详细考察分析了近二十个可能的场地方案,最终大家一致选定了青山湖。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建设速度、当地政府的产业核心布局和支持、未来产业化和产业链建立和发展的空间、构建微纳产业集聚地和建设微纳小镇的可能性、可行性等。
Q:驰拓获得了2015年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第一名。从零起步,建队不到2年就拿下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堪称奇迹。您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A:申报浙江省领军创新团队是我们2015年下半年开始组建团队后做的第一个项目申报。浙江省领军创新团队的入选名额是10个。我们当时和集团产业部及人力资源部一起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这项申报工作,定的目标就是争第一。“核高基重大专项”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海康在推动“核高基MRAM立项”和牵头拿下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上的“奇迹”,是海康领导运筹布局和海康各相关部门鼎力支持、大家一起创造条件并奋力争取的结果,也是海康综合实力和国家需求及国家对海康期望的反映。从2015年底第一次提交申报材料,到今年能牵头国内最优秀的团队进行独家申报,中间有多少人多少个昼夜的加班,多少人多少次赶早上的第一班飞机,当晚便匆忙赶回杭州,然后第二天继续分头准备、晚上加班……
Q:您怎样理解和应对海康驰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A:机遇很好,难度巨大。从中国范围来看,国家在高端存储器上对于自主可控的需求强烈,海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并凝聚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自身也有很大的高端存储芯片需求。国际上看,经过20年的研究,MRAM正快速走向大规模产业化,主流存储器厂家、代工厂和设备厂家都在加速投入,有换道抢先的机遇。
存储器市场的竞争是全球化的,我们是后起步者,工作的难度和挑战巨大。我记得当初(2014年)在讨论是否做存储芯片时,我的一大担心就是没有把难度说清楚,想了很多的难度表述办法,最后表述的落脚点是“时间”,要能把任何单项技术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到一年以内,从而在总体上进入世界第一方阵。要知道,、卫星、大飞机这些方面有长期高强度的投入,但现在与世界最高水平相比,依然落后相当年头。可见,把技术和产品的差距缩短到一年的挑战有多大。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办法实现快速追赶。归纳起来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建立起独到的优势。一是在运营机制上,要发挥海康和中国的优势,建立比对手公司更高效率、更具创新的运营机制;二是以人为本,双管齐下,大力吸引优秀的、有闯劲的高端人才,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锐利刀锋”,同时,将中国的智力优势和技术人力成本优势转化为我们的人力优势,铸成厚重有力的“开山利斧”;三是充分利用好国家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巨大实力、巨大的市场、强烈的自主可控需求、政府和大基金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开天辟地做大做强。
今年我们成功拿下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在争取国家对海康MRAM工作的支持上迈出了令人高兴的一步。
Q:基于什么考虑筹建“信息存储博物馆”,对海康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
A:在中国信息存储界,像海康这样有50年存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历史的单位是不多的。海康在中国的信息存储技术及产业发展历程中创造过很多的辉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一个单位的长期发展,需要文化和历史的根,需要文化自信及自豪感,需要价值观的传承。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存储博物馆的建设,把中国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科技人员在推动中国信息存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所做的努力记录下来,把海康一届届领导和一批批科技人员在推动海康和国家信息存储的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凝练出的精神记录下来、展示出来、传承下来。希望这个博物馆能够给大家精神动力、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把海康和中国在信息存储上奋斗的精神接力棒一棒一棒地朝前传,让海康和中国的存储产业做大做强,早日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Q:海康(52所)55周岁了,您代表海康驰拓,有什么话想对集团和各兄弟单位说的吗?
A:这里我们还是借用海康驰拓的寓意和精神:千亿海康,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开拓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