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会员注册

天辰会员登录–音乐记谱方法

音乐记谱方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种记谱方式,如减字谱、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等,人们用它来记录、保存和传播转瞬即逝的音乐。但是,由于这些记谱法的复杂、繁琐和不精确,所以除了减字谱还在古琴记谱中使用、工尺谱在民间还有些老艺人在使用外,其他的几种记谱方式已经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天辰会员登录】
在中国近现代、当代的音乐生活中,人们记录音乐常用的两种记谱方式—五线谱与简谱,都不是中国的“土产”,而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简谱
简谱又名数字谱,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休止以0来表示,通过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在数字的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长短,是一种简捷、直观的记谱法。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由法国天主教会教士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人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天辰会员登录】,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但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简谱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简谱在20世纪初,于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长短,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因此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我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方法,它用音符的符头在五条平行横线上位置的高低来记录乐音的高低,用音符的不同形状表示音的长短。与简谱相比较,五线谱有标示乐音音高较为直观、容纳音乐信息量大的优点,在记写音域宽广、声部众多、转调频繁的大型乐曲时,五线谱比简谱更有优势,因此,它广泛应用于专业音乐领域。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五线谱就是在前两种记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7世纪逐步趋于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五线谱是与西方多元性思维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在记录西洋器乐、交响乐等和声性多线条音乐思维的作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一直是西方音乐作品记载的主要书面形式。
五线谱这种记录音乐的方法于1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最初只是用于记录和传播天主教堂中演唱的赞美上帝的经文歌和圣咏。19世纪末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使五线谱在中国的使用有所推广。20世纪初,由于萧友梅等国人对西洋音乐理论、作曲技法以及西洋乐器演奏的系统学习、传播和使用而确立了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领域中的地位。如今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奏演唱、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以至广大琴童对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五线谱的推广能够提高人们的演奏、演唱、欣赏水平,对于普及高雅音乐文化与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